设为首页|加入收藏 |联系我们
企业文化
网站位置>>《太安堂》内刊
【史鉴启示】顺应潮流立大道 阴阳双谋成霸业——曹操谋略面面观
 
史鉴启示录
 
编者按:人类社会的历史和大千世界、宇宙万物一样,其发展变化有着自身固有的规律。规律者,定律也,包含因果关系和客观必然性,一切都遵循其内在逻辑和固有轨道运行。同时,客观规律又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,并且是可以正确加以运用的。
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有句名言: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。因为,当代是历史的延续,历史总是以坚实的记忆鲜活地存在于当代的现实之中。“出乎史,入乎道;欲知大道,必先为史”(龚自珍语),“大道”就是规律、真理。了解历史可“知大道”,其认识功能自不待言。
“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替”。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是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人生理想。无论是个人修身养性,建设和谐家庭,还是经营企业、组织管理,乃至治国理政,都离不开对历史上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借鉴。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取决于我们的眼界,决定着我们的未来。唯有站在历史的高处,我们才能目光如炬,瞩望未来;唯有借助历史的慧眼,我们才能在决策之际、得失之间,趋吉避凶,改命造运,顺势而为,无往而不利。
《史鉴启示录》从浩瀚的史海中选取具有杰出贡献和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,他们率为帝王:或受命之主,或中兴之君;或以文韬立言,或凭武略著功;无不雄才大略,尽皆励精图治。通过梳理他们的丰功伟绩,探究其背后的睿智谋略和必然机理,藉以启迪思维,廓清思路,明晰方向,以济功成——此为我们开辟这一栏目的目的所在。
李大钊说:“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,有我们的世界,有我们自己。”只有从历史中找到属于历史的人生,我们才能创造并书写历史。

 

顺应潮流立大道   阴阳双谋成霸业

——曹操谋略面面观

 
“少不读《水浒》,老不读《三国》”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。其意大概是说:《水浒》尚强斗狠,少年之时血气正盛,读《水浒》不利于其心性的培养;《三国》讲权术机谋,老年之人本已阅历丰富、世事洞明,再读《三国》难免更加愈加老谋深算、沟壑满胸。再者,“老读《三国》泪空垂”。上了年纪的人读《三国》,常常会唤起曾几何时纵横四海、气吞八荒的豪情壮志,产生英雄末路的感慨,无奈一把辛酸老泪。
殊不知,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”的豪迈气概也是“三国文化”的主旋律。
说三国自然不能不说曹操。“说到曹操曹操就到”,一句俗语足以证明,在中国的历史人物中,曹操是大名鼎鼎、家喻户晓的人物。
 
能臣抑奸雄  誉谤满天下
然而,千百年来,对曹操的定性和评价一直充满了争议,不同的人对曹操会有不同的认识和解读。可以说,曹操像一块画板,被人们随意涂抹上了不同的色彩,勾画上迥然相异的各种形象。传统戏曲舞台上的曹操永远是一张“白脸”(类似的人物还有“指鹿为马”的赵高,“谦恭未篡时”的王莽,明代权相严嵩,以及步曹操后尘的司马懿)。白脸脸谱是阴鸷奸险的标记,即奸臣,是绝对的反面角色。其实,这与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大相径庭。在“尊刘贬曹”的所谓正统观念和“为我所用”的实用主义哲学左右下,曹操的形象已经被糟蹋得 面目全非。
许劭评价曹操是“治世之能臣,乱世之奸雄”;有人说他是窃国大盗,有人说他是大汉最后的忠臣;誉之者谓之盖世英雄,毁之者谓之逆臣奸贼。撇开政治和道德不论,曹操为一代枭雄无疑,他是不穿龙袍的帝王。他视奋斗为已任,视失败为踏脚石,视成功为新起点,一往无前,永不消沉。凭着果敢坚毅和才能谋略,成长为一个在东汉末年的虎狼世界里扫荡群雄的英雄人物。
 
以苍生为念  顺潮流而动
我们只用史实说话。
曹操驰骋华夏,最终成为统一北方的霸主,“三分天下而有其二”,留给后人无限的惊叹和遐思。他成就大业的奥秘何在?当我们透过历史尘埃,回味那段历史,品读那段岁月,总结那段历程,去见识他的少年机敏、青春梦想,去了解他的戎马人生,去体味他的雄心壮志,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曹操成功的原因所在。
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说:“夫英雄者,胸怀大志,腹有良策,有包藏宇宙之机,吞吐天地之志者也。”这何尝不是曹操的夫子自道。曹操是一个胸怀大略和抱负的人(他的《沧海赋》只有短短的一句“览岛屿之所有”,王者胸怀尽出)。由于生活在东汉末年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,曹操亲身经历了战火纷飞的岁月,对百姓疾苦深表同情。他在诗作《蒿里行》中写道:“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。生民百遗一,念之断人肠”,在《苦寒行》中写道:“谿谷少人民,雪落何霏霏!延颈长叹息,远行多所怀”,这些诗句形象地表达了战争给黎民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,也表达了曹操希望早日结束战争,实现平定天下的宏愿。至于“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”“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。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”等脍炙人口的诗句,气魄雄伟,慷慨悲凉,更是他宏大政治抱负和以天下苍生为念的大仁胸怀的直抒胸臆。
听其言而观其行。曹操在入朝为相时,即开始实施一系列改革,恢复民生,巩固统治。他依法行政,倡导文化教育,延揽人才。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,曹操更是以创新的精神,推行屯田,兴修水利,实行盐铁官卖制度,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政治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,也为日后的天下归一奠定了基础。司马光称赞曹操“化乱为治”,可谓中肯之论。
作为一个政治家,曹操追求的不是一己的私利和功名,而是以统一天下为己任,拯百姓于水火、免生灵于涂炭,这样的胸怀与抱负是曹操取得成功的关键。
 
智者看曹操  阴阳谋双妙
有道是:英雄看三国,智者看曹操。
乱世出英雄。在社会动乱的东汉后期,曹操、诸葛亮、刘备、孙权等一批叱咤风云的人物相继涌现。时世造人物。正是那个特定的时代给这些英雄人物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,让他们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表演,实现个人抱负和自我价值,而这背后是他们智商与谋略的较量,是他们胆识与意志的博弈。
对于身怀绝技的人才,他们希望自己的才能能在乱世之秋得到施展与发挥;他们希望自己的统御者任人唯贤,从谏如流。只有这样,他们才能心悦诚服。而曹操便是非同一般的明主,他胸怀大志、心忧天下,积极进取、奋发向上,道义召人,宏大的志向具有极大的号召力;他爱惜人才,珍重人才,能谋善断,慧眼识人。因此,很多仁人志士都愿意投奔他,以致于曹操最终能够领导着众多人杰百折不挠地,为统一天下而努力,“运筹演谋,鞭挞宇内”。《三国志》的作者陈寿评价曹操:“惟其明略最优也。抑可谓非常之人,超世之杰矣。”诚真知灼见,非溢美之辞。
在豪杰并起、群雄逐鹿的汉末,曹操作为弱势的一方,他在奋起的过程中必须时时处处以权谋战胜对手。曹操的谋来自天下,计出自多人,所以即使招数不多,也会用之不竭。曹操被称为“阴阳谋略宗师”,为我们尽情地展示了他人生的阴阳两面。他的一生中,既有一统天下,富国强民的一面,也有玩弄权术,阴险狡诈的一面,而将“阴阳”这两面有机协调地结合在一起,正是他作为阴阳谋略宗师的最大特点。
更为难能可贵的是,曹操是三国中最善于从对立的两面去看问题的人。他对于阳谋和阴谋都了然于胸,做恶人他不怕背负罪名,做好人他不求世人报答,阴谋阳谋使用起来都得心应手。
曹操的权术和谋略多来源于韩非子 。韩非子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,他形成了集法、术、势为一体的理论。其权术既有帝王御臣之术,也有人臣事君之术以及弄权之术、夺权之术、伐交之术。韩非认为权术的特质有三。其一是人主独掌大权,任臣使下才能得心应手;其二是“周密深藏,神不可测”,毫无形迹可言;其三则是“权变用奇,诡诈多方”,人主必须善用智巧,随机应变。
曹操对此运用得可谓出神入化,但是,综观史实,曹操用得最多的其实还是阳谋。曹操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物,他心大如海,又心细如针。曹操认为“大谋者小而大之,小谋者大而小之”。谋取天下看似是一件宏伟的大事,但其背后是由许多琐碎的小事组成的;同样,一件小事,也需要经过精心策划、充分准备。所以,谋定天下是一件难之又难的事情。而曹操的伟大之处正在于,不畏险难,迎难而上,并最终难克功成。
 
用度外之人,任各尽其力
成就大业需要依靠众人的智慧。明君往往能尽揽天下英才,为我所用。
在曹操的智谋中,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用人之道。他在亲自撰写的《求贤令》中提到“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,何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乎!” “今天下尚未定,此特求贤之急时也……吾任天下之智力,以道御之,无所不可”,思贤如渴而又成竹在胸,仿佛一切尽在掌握。孙权作为后生晚辈,十分敬佩曹操的用人之术,他说:“至于御将,古之少有,比之于操,万不及也。”这是因为曹操虽然善于使用阴谋,但其阳谋却能光照天下,所以其气势、魄力都非其他人所能比拟。
三国人物各有其能。诸葛亮能掐会算,知天者也;孙权善据天险,知地者也;知人者,则非曹操莫属。他看人的眼光十分精准,往往入木三分。很多人觉得天高不可测,知天最难;地广袤无垠,知地次之。相较而言,知人最容易。其实不然,因为观天察地都会有一定的迹象,而最深不可测的是人心。在阴阳谋略中,曹操是一个善于了解敌人的高手。在这个方面,他是深知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”的道理的。
当然,曹操的识人主要还是体现在他为自己网罗人才方面。从招揽的范围看,曹操的人才覆盖全国,孙权仅限于东吴一地,而刘备则只有桃园三兄弟。因此,三分天下,曹操得其二,刘备和孙权只能各安一隅。
“治世多重其德,乱世多重其才。”曹操选人、用人的标准主张德才兼备,情理并重,但又与时俱权变,不拘一格。他善于甄别人才,不断壮大自己的班底——曹操的人才库中,既有他亲自苦苦寻找来的,也不乏从敌人阵营中投奔来的,即所谓“度外之人”;他善于统御人才,及时优化自己的团队;他有容人雅量,不信谗言,积极纳谏;他笼络人心,大功行赏,用感情维系为自己打天下的人;同时,他也不忘创立威信,赏罚分明,恩威并举,软硬兼施,以理服人,胡萝卜大棒子并用。
他不仅重视人才,并且敢于委以重任,他的恢宏大度使他的身边集聚了当时天下的精英人物,他才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,获得将士的服从和百姓的拥戴。他爱惜人才,讲究诚意,于是天下英雄相继而来,四海贤俊趋鹜多归,帐下谋臣如雨,疆场猛将如云,呈现出“文有谋臣,武有勇将,翼卫左右,共同进取”的局面。
总之,曹操的用人谋略是:有识才之慧,唯才是举,唯德重用;有用才之实,取人之长,各尽其能;有容才之度,宽宏大量,海纳百川;有服才之因,讲诚重义,以情动人;有治才之策,以谋管人,驭下有术。
 
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在他的《君主论》(又译作《霸术》或《诈术》)中强调:为了达到目的,可以不择手段,如权术政治、残暴、狡诈、伪善、谎言和背信弃义等,只要有助于君主统治就都是正当的。这一思想被后人称为“马基雅维利主义”。马基雅维利的“诈术”,比起曹操的谋略,除了多了些明火执仗、肆无忌惮、寡廉鲜耻,还少了些心忧天下的人文关怀和民胞物的悲悯情怀,东西方智慧之高下自不可相提并论。
曹操,一个文武全才的乱世霸者,一个心系民瘼的多情诗人,一个不世出的英雄! 伟大,从来不计得失,不思荣耀,历史自然也就这么产生了,千秋功过,任随评说罢。